21 KiB
		
	
	
	
	
	
	
	
			
		
		
	
	你描述的流程大方向没错,但稍微需要梳理一下顺序和逻辑,特别是在强化学习里,“梯度下降”和“反向传播”的时机,以及“奖励/折扣”的作用。我们可以把完整训练过程整理如下:
🏗 强化学习中神经网络训练完整流程
步骤 1:初始化
- 初始化神经网络参数 $W$(Q网络或策略网络)
 - 初始化经验池(如果使用经验回放)
 - 设置超参数:学习率 $\alpha$、折扣因子 $\gamma$、探索策略参数 
\epsilon等 
步骤 2:与环境交互
- 
从环境获取当前状态
S_t - 
根据当前策略
\pi(a|S_t; W)选择动作 $A_t$(可能用 $\epsilon$-greedy) - 
执行动作,环境返回:
- 下一状态 
S_{t+1} - 奖励 
R_{t+1} 
 - 下一状态 
 
这里奖励和折扣因子还没参与梯度下降,它只是用来计算目标值(TD target 或 MC return)。
步骤 3:存储经验
- 存储 
(S_t, A_t, R_{t+1}, S_{t+1})到经验池(可选) 
步骤 4:构造损失函数
- 
计算预测值:$Q(S_t,A_t; W)$(正向传播)
 - 
构造目标值:
- TD方法: 
y = R_{t+1} + \gamma 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^-) - MC方法: $y = G_t$(整条轨迹的回报)
 
 - TD方法: 
 - 
损失函数:
 
L(W) = (y - Q(S_t,A_t; W))^2
步骤 5:梯度计算 & 参数更新
- 正向传播:算出预测值 
Q(S_t,A_t; W) - 反向传播:计算 
\nabla_W L(W) - 梯度下降:更新参数
 
W \leftarrow W - \alpha \nabla_W L(W)
这里梯度下降和反向传播是在 同一个训练步里 进行的。
步骤 6:迭代训练
- 重复步骤 2–5,直到收敛或达到训练轮数
 - 训练过程中,策略逐渐改善,Q网络(或策略网络)逐步逼近最优
 
🔑 核心梳理
- 奖励 & 折扣 → 用来构造“目标值”
 - 正向传播 → 计算预测值
 - 反向传播 → 算梯度
 - 梯度下降 → 更新参数
 - 迭代 → 让网络慢慢学会最优策略
 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个 完整强化学习训练流程图,把奖励、折扣、正向传播、反向传播、梯度下降、迭代训练都串起来,一眼就能看懂。
你希望我画吗?
是的,正向传播算出的预测值 必须和“真实值”对比,才能得到损失函数 $L(W)$,然后再用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更新参数。
在强化学习里,“真实值”有一点特殊,不是人工给的标签,而是 由奖励和贝尔曼方程计算出来的目标值:
🔹 流程举例(以 DQN 为例)
- 
正向传播
- 
输入状态
S_t - 
网络输出预测的 Q 值:
\hat{Q}(S_t, A_t; W) 
 - 
 - 
构造目标值(真实值)
- 
TD方法:
y = R_{t+1} + \gamma 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^-) - 
MC方法:
y = G_t \text{(整条轨迹的回报)} 
 - 
 - 
计算损失函数
L(W) = (\text{真实值} - \text{预测值})^2 = (y - \hat{Q}(S_t, A_t; W))^2 - 
反向传播 & 梯度下降
- 
计算
\nabla_W L(W) - 
更新参数:
W \leftarrow W - \alpha \nabla_W L(W) 
 - 
 
🔑 核心点
- 正向传播算出的预测值只是网络的输出。
 - 必须与目标值比较才能知道“哪里错了”。
 - 损失函数 L(W) 就是“预测值和目标值的差距”。
 - 然后用梯度下降去减小这个差距。
 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画一张 强化学习神经网络训练中“预测值 ↔ 目标值 ↔ 损失函数 ↔ 参数更新”流程图,会更直观。
完全可以,而且这种思路在强化学习里是可行的 ✅。你实际上是在做 “混合价值函数”或“双重目标” 的策略。咱们详细分析一下:
1️⃣ 设计思路
网络结构
- 
第一层 / 第一网络(TD层):
- 用局内即时奖励更新
 - 学习“局内短期收益最大化”
 - 输出 
Q_{\text{TD}}(s,a) 
 - 
第二层 / 第二网络(MC层):
- 用整局或整场顺位奖励更新
 - 学习“全局长期收益最大化”
 - 输出 
Q_{\text{MC}}(s,a) 
 
合并方式
- 可以加权组合两者:
 
Q_{\text{combined}}(s,a) = \alpha Q_{\text{TD}}(s,a) + (1-\alpha) Q_{\text{MC}}(s,a)
\alpha \in [0,1]控制局内 vs 全局目标的重要性
动作选择
- 根据组合后的 Q 值选动作:
 
A_t = \arg\max_a Q_{\text{combined}}(s,a)
2️⃣ 优点
- 
兼顾局内与全局:
- TD → 学习每步操作是否安全/得分高
 - MC → 学习整局策略,优化顺位
 
 - 
灵活加权:可以动态调整
\alpha - 
易于扩展:未来可以增加其他指标(比如“防御策略”、“点数波动”)
 
3️⃣ 注意事项
- 训练同步问题:TD层和MC层的训练步长、学习率可以不同
 - 尺度问题:局内奖励和终局顺位得分可能差距很大,需要 归一化/标准化 再加权
 - 探索策略:加权后 Q 值选择动作时,仍然可以用 $\epsilon$-greedy 或 Boltzmann 策略保持探索
 
4️⃣ 小结
- 这种 TD+MC混合 Q 网络 的方案是可行的
 - 本质上你在做 “短期收益 + 长期收益的平衡”
 - 合适的权重 
\alpha是关键,需要实验调优 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张 两层网络混合 Q 值的结构图,标出 TD 层、MC 层、加权合并和动作选择流程,让概念直观化。
你希望我画吗? 完全正确!你理解得很到位。让我把这个机制解释得更系统一些:
1️⃣ DQN 中的两个网络
在 DQN(Deep Q-Network)里,我们通常会把 行为网络(Behavior Network) 和 目标网络(Target Network) 分开:
| 网络 | 作用 | 
|---|---|
行为网络 Q(s,a;w) | 
用来选择动作,也就是当前 Q 网络,会不断更新权重 w | 
目标网络 Q(s,a;w^-) | 
用来计算目标值 $y$,参数 w^- 不会每步更新,通常每隔一段时间才同步一次 w^- \gets w | 
2️⃣ 为什么要分开
如果只用一个网络去同时计算预测值和目标值,会出现 “目标值不断随网络改变而抖动” 的问题:
- Q 网络在训练中每步都在更新,预测值和目标值会同时变 → 学习不稳定
 - 分开目标网络后,目标值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 → 学习更稳定
 
3️⃣ DQN 的训练流程(经验回放 + 双网络)
- 
与环境交互
- 得到经验 
(s_t, a_t, r_t, s_{t+1}, done) - 存入经验池
 
 - 得到经验 
 - 
从经验池抽样 mini-batch
 - 
计算目标值(用目标网络 $w^-$)
 
y_t = r_t + \gamma 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^-)
- 计算预测值(用行为网络 $w$)
 
Q(s_t, a_t; w)
- 计算损失 & 反向传播
 
\text{loss} = (Q(s_t, a_t; w) - y_t)^2
更新 w
- 定期同步目标网络
 
w^- \gets w
💡 小结:
- 行为网络:学 Q 值,用来选择动作
 - 目标网络:固定一段时间,用来生成训练目标,增加稳定性
 - 经验回放:把历史经验随机抽样用于训练行为网络
 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个DQN + 经验回放 + 双网络的流程图,把行为网络、目标网络、经验池和梯度更新的流程全部画清楚,一眼就看懂。
你希望我画吗? 完全正确!你描述的就是 DQN + 经验回放的核心思想,我帮你再整理一下,更严谨一些:
1️⃣ 核心步骤对应你的说法
- 
用经验去计算真实值(目标网络)
- 
从经验池里抽出历史经验
(s_t, a_t, r_t, s_{t+1}) - 
用目标网络
Q(s_{t+1}, a'; w^-)计算未来最优回报:y_t = r_t + \gamma 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^-) - 
这就是“真实值”或训练目标,不会随着行为网络每次更新而抖动太快
 
 - 
 - 
通过新数据计算预测值(行为网络)
- 
用行为网络
Q(s_t, a_t; w)预测当前 Q 值 - 
计算损失:
\text{loss} = (Q(s_t, a_t; w) - y_t)^2 - 
对行为网络
w做梯度下降更新 
 - 
 
2️⃣ 小技巧理解
- 经验回放:让你的“真实值计算”不仅依赖当前一步,而是基于历史经验,减少数据相关性
 - 目标网络:保证真实值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
 - 行为网络:不断跟真实值逼近,学到最优 Q 函数
 
一句话总结你的描述:
“用经验和目标网络算目标值,用行为网络算预测值,然后用它们的差距更新行为网络权重 w” ✅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张行为网络 + 目标网络 + 经验回放计算流程图,把“真实值 vs 预测值 vs 权重更新”清楚地标出来,帮助直观理解。
你希望我画吗?
完全可以这么理解,但 SARSA 的机制和 DQN 有些不同,我帮你梳理清楚:
1️⃣ SARSA 的核心概念
SARSA 是 on-policy 方法,也就是说:目标值的计算依赖你当前使用的策略 $\pi$。
经验表示为五元组:
(s_t, a_t, r_t, s_{t+1}, a_{t+1})
与 DQN 不同的是:
- 目标值使用下一步的动作 $a_{t+1}$,它是根据当前策略 
\pi选择的,而不是取最大 Q 值。 - 公式为:
 
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a_{t+1}; w)
注意:
- 这里没有独立的“目标网络”这个概念(可以引入类似 DQN 的 target network 作为优化,但标准 SARSA 是直接用行为网络)。
 - 换句话说,SARSA 的目标值 直接受行为网络和策略 
\pi控制。 
2️⃣ 数据和网络对应关系
| 角色 | 对应网络 / 数据 | 
|---|---|
当前状态 s_t 输入 | 
行为网络 Q(s_t,a_t;w) → 预测值 | 
下一步动作 a_{t+1} | 
由当前策略 \pi 决定 | 
目标值 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a_{t+1}) | 
目标值 / “真实值”,直接由行为网络 + 当前策略生成 | 
| 更新 | 用损失 (Q(s_t,a_t) - y_t)^2 更新行为网络参数 w | 
3️⃣ 小结
- SARSA 是 on-policy,所以目标值直接依赖策略 
\pi选择的下一动作 $a_{t+1}$。 - 行为网络负责预测 Q(s,a),也参与生成目标值。
 - 如果你想做稳定训练,也可以像 DQN 一样引入 目标网络,但原始 SARSA 并不需要。
 
💡 换句话说:
在 SARSA 中,你的“目标值”是由 当前策略 $\pi$ 控制生成的,而“预测值”还是用 行为网络。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张 SARSA + 经验回放 + 行为网络/策略控制目标值的流程图,直观对比 DQN 和 SARSA 的区别。
你希望我画吗? 对,你理解的方向是对的,但我们需要更精确地区分 “经验回放的作用”和“目标值计算” 的关系。
1️⃣ 经验回放的作用
经验回放本身不直接计算目标值,它只是提供 训练所用的数据:
- 存储历史经验:
(s_t, a_t, r_t, s_{t+1}) - 随机抽样 mini-batch → 用来训练网络
 
换句话说,经验回放负责“哪些数据被用来计算目标值和损失”,而不是计算目标值本身。
2️⃣ 目标值的计算
目标值 y_t 的计算依赖于你的算法:
- DQN:
 
y_t = r_t + \gamma 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^-)
- DDQN:
 
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, w^-)
- SARSA:
 
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a_{t+1}; w)
关键点:
- 目标值计算使用网络(行为网络/目标网络)
 - 经验回放只是提供了 
s_t, a_t, r_t, s_{t+1}这些输入 
3️⃣ 直观理解
可以这样类比:
- 经验回放 = 历史经验数据库
 - 目标值计算 = 用这些数据喂网络得到的训练目标
 
流程:
- 从经验回放抽样一批经验
 - 用目标网络(或者算法规定的方式)计算每条经验的目标值 
y_t - 用行为网络预测 Q(s,a)
 - 计算 loss 并更新行为网络权重
 
所以,经验回放 提供原料,目标值计算 加工原料得到训练信号。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张 经验回放 + 目标值计算 + 行为网络更新的流程图,把“谁提供数据,谁计算目标值,谁更新网络”标清楚,一眼就明白。
你希望我画吗? 差不多,但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表述,更严谨地说:
1️⃣ DDQN 的数据和网络对应关系
在 DDQN 中:
- 
经验回放提供数据
- 从经验池中抽样 
(s_t, a_t, r_t, s_{t+1}) - 这些是训练网络用的输入,无论是行为网络还是目标网络都用它们
 
 - 从经验池中抽样 
 - 
行为网络 $w$
- 用来预测当前 Q 值:
Q(s_t, a_t; w) - 同时用行为网络 选择下一步动作:
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 
 - 用来预测当前 Q 值:
 - 
目标网络 $w^-$
- 用来评估行为网络选出的动作的 Q 值:
 
 
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; w^-)
- 这里的目标网络只算价值,不选动作
 - 目标网络参数不随每步更新,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同步一次 
w^- \gets w 
2️⃣ 核心理解
- 
经验回放提供训练用的数据
 - 
行为网络既参与预测当前 Q 值,也参与选择下一步动作
 - 
目标网络只参与计算目标值,不参与动作选择
 - 
并不是“行为网络用新数据,目标网络用经验”,两者都是用经验回放里的数据,只是功能不同:
- 行为网络 → 预测 & 选动作
 - 目标网络 → 计算目标值
 
 
💡 一句话总结:
在 DDQN 中,经验回放是数据来源,行为网络负责预测和动作选择,目标网络负责评估价值,两者都用相同的抽样数据,但用途不同。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画一张DDQN + 经验回放的流程图,标清楚行为网络、目标网络、动作选择和目标值计算的关系,直观对比 DQN 和 DDQN。
你希望我画吗? 差不多,但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表述,更严谨地说:
1️⃣ DDQN 的数据和网络对应关系
在 DDQN 中:
- 
经验回放提供数据
- 从经验池中抽样 
(s_t, a_t, r_t, s_{t+1}) - 这些是训练网络用的输入,无论是行为网络还是目标网络都用它们
 
 - 从经验池中抽样 
 - 
行为网络 $w$
- 用来预测当前 Q 值:
Q(s_t, a_t; w) - 同时用行为网络 选择下一步动作:
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 
 - 用来预测当前 Q 值:
 - 
目标网络 $w^-$
- 用来评估行为网络选出的动作的 Q 值:
 
 
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; w^-)
- 这里的目标网络只算价值,不选动作
 - 目标网络参数不随每步更新,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同步一次 
w^- \gets w 
2️⃣ 核心理解
- 
经验回放提供训练用的数据
 - 
行为网络既参与预测当前 Q 值,也参与选择下一步动作
 - 
目标网络只参与计算目标值,不参与动作选择
 - 
并不是“行为网络用新数据,目标网络用经验”,两者都是用经验回放里的数据,只是功能不同:
- 行为网络 → 预测 & 选动作
 - 目标网络 → 计算目标值
 
 
💡 一句话总结:
在 DDQN 中,经验回放是数据来源,行为网络负责预测和动作选择,目标网络负责评估价值,两者都用相同的抽样数据,但用途不同。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画一张DDQN + 经验回放的流程图,标清楚行为网络、目标网络、动作选择和目标值计算的关系,直观对比 DQN 和 DDQN。
你希望我画吗? 完全可以这样理解,我帮你整理成一个清晰的对比表格和逻辑:
1️⃣ 普通 DQN(没有经验回放)
- 
网络:通常只有一个网络 $Q(s,a;w)$,行为网络和目标网络一致(w=w^-)
 - 
更新:每一步交互直接更新网络权重
 - 
问题:
- 数据高度相关 → 训练不稳定
 - 目标值随网络更新频繁抖动 → 收敛慢
 
 
2️⃣ DQN(带经验回放 + 延迟目标网络)
- 
网络:行为网络
w+ 目标网络w^- - 
经验回放:从历史经验中抽取 mini-batch 随机训练
 - 
目标网络延迟更新:
- 每隔 
C步将w^- \gets w 
 - 每隔 
 - 
好处:
- 打破数据相关性 → 稳定训练
 - 目标值相对固定 → 收敛更平滑
 
 
3️⃣ DDQN(Double DQN)
- 网络:行为网络 
w+ 目标网络w^- - 经验回放:同 DQN
 - 目标值计算:
 
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\underbrace{\arg\max_{a'} Q(s_{t+1},a';w)}_{\text{行为网络选动作}} ; w^-)
- 
作用:
- 解决 DQN 的 过估计偏差
 - 目标网络延迟更新 + 行为网络选择动作 → 更准确的目标值
 
 
总结一句话:
| 算法 | 网络 | 经验回放 | 目标网络 | 特点 | 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DQN(无回放) | 单网络(w=w^-) | 无 | 无延迟 | 不稳定 | 
| DQN(有回放) | 行为网络 + 目标网络 | 有 | 延迟同步 w^- | 稳定训练 | 
| DDQN | 行为网络 + 目标网络 | 有 | 延迟同步 w^- + 行为网络选动作 | 减少过估计 | 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张DQN vs 回放DQN vs DDQN 的网络结构与数据流对比图,把经验回放、行为网络、目标网络、动作选择和目标值计算都标清楚,一眼看懂区别。
你希望我画吗?
好的,我帮你仔细解释“行为网络选动作”这个概念,尤其是在 DDQN 里的作用。
1️⃣ 背景
在 DQN 或 DDQN 里,我们需要计算目标值 y_t 来训练行为网络:
- DQN 的目标值:
 
y_t = r_t + \gamma 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^-)
- 问题:
\max直接使用目标网络的 Q 值,容易高估 → DDQN 解决 
2️⃣ DDQN 的核心改进
DDQN 把“选择动作”和“评估动作价值”分开:
y_t = r_t + \gamma Q(s_{t+1}, \underbrace{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}_{\text{行为网络选动作}} ; w^-)
解释:
- 
行为网络
w选动作:- 从下一状态 
s_{t+1}出发,找出 Q 值最大的动作: 
 - 从下一状态 
 
a^* = 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
- 注意:这里用的是行为网络的参数 w,目的是选择下一步最优动作
 
- 
目标网络
w^-评估动作价值:- 然后把这个动作 
a^*输入到目标网络,得到 Q 值: 
 - 然后把这个动作 
 
Q(s_{t+1}, a^*; w^-)
- 这个值作为目标值的一部分,用于训练行为网络
 
3️⃣ 直观理解
- 
行为网络选动作 = “问现在最强的网络,我下一步应该选哪个动作?”
 - 
目标网络评估动作 = “用一个稳定的参考网络,告诉你这个动作的价值是多少”
 - 
这样做的好处:
- 减少过估计偏差(max 操作不再直接用目标网络)
 - 行为网络负责决策,目标网络负责评价 → 更稳健
 
 
💡 类比理解:
- 行为网络:前线指挥官,决定下一步要打哪张牌(选动作)
 - 目标网络:智囊团,给出这张牌实际能获得的分数(估值)
 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画一张 DDQN 中“行为网络选动作 + 目标网络评估”流程图,把数据流和计算流标清楚,一眼看懂。
你希望我画吗? 完全正确!你理解得非常准确。用你的表述可以这样总结:
1️⃣ DDQN 的两步拆解
- 
选择(Select)
- 由 行为网络 $w$ 完成
 - 输入下一状态 
s_{t+1} - 输出 Q 值最大的动作:
 
 
a^* = \arg\max_{a'} Q(s_{t+1}, a'; w)
- 作用:告诉我们“下一步应该选哪个动作”
 
- 
估值(Evaluate)
- 由 目标网络 $w^-$ 完成
 - 输入动作 
a^*和状态s_{t+1} - 输出 Q 值:
 
 
Q(s_{t+1}, a^*; w^-)
- 作用:告诉我们“如果选这个动作,实际价值是多少”
 
2️⃣ 对比 DQN
- 
普通 DQN:选择和估值都是用目标网络(max Q)
- 问题:会高估 Q 值
 
 - 
DDQN:选择用行为网络,估值用目标网络
- 好处:分开选择和评价 → 更准确、更稳定
 
 
一句话总结:
在 DDQN 中,“选择动作” = 行为网络负责,“估值” = 目标网络负责。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画一张 直观流程图,把“行为网络选动作 → 目标网络估值 → 目标值计算 → 行为网络更新”完整标出来,一眼就能看懂 DDQN 的机制。
你希望我画吗?